虚构高校人脉忽悠同事6万险遭实刑,律师分阶辩护力挽狂澜终获缓刑

编辑:西安法律咨询 来源:万诚律师 发布日期:2025-4-7 21:05:37

委托人利用同事家属失业困境,分两次实施诈P:先谎称姐姐系高校教师,以1.5万元“打点费”承诺为其妻办理档案管理岗位,伪造录取通知书;后虚构男友人脉,再骗4.5万元“运作”基建工程师职位。张某某察觉异常后报警,涉案金额累计6万元。
本案关键辩护策略:

1.黄金48小时止损:律师首次会见即告知法律风险,指导金某家属全额退赔6万元并取得谅解书,为后续取保奠定基础;

2.精准切割犯罪数额:审查起诉阶段,律师提出第二次诈P中张某某主动提及离职意向,存在“自愿交付”成分,主张对该部分金额作从宽认定;

3.激活“被害人过错”条款:庭审中强调被害人请托行为违反公平就业原则,一定程度减轻被告人主观恶性;

4.量刑情节矩阵构建:整合初犯、退赃、认罪认罚、伪造文书未造成实质后果等10项从轻情节,力推缓刑可行性。

逆转结果:检察机关建议3-4年实刑,律师通过证据精细化对抗(如拆分微信聊天记录证明部分钱款未直接用于诈P),推动法院采纳“有期徒刑3年,缓刑3年”判决,避免委托人入狱。

标杆意义:本案为“关系型”诈P案辩护提供教科书式范本——退赃时机把握、被害人过错挖掘、认罪认罚与实质辩护的平衡,彰显刑事辩护“技术流”如何破解司法实践中“P钱退钱≠必然缓刑”的难题。

亮点提炼:

-破局点:将“被害人请托行为”转化为法定从宽情节;

-数据战:通过53页微信转账记录逐笔质证,剔除争议金额;

-人性化:律师指导被告人家属垫付退赔款,避免“退赃拖延”导致量刑恶化。

刑事辩护:申勇刚 张发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