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名次日退费遭拒,律师助学员全额追回学费

编辑:西安法律咨询 来源:万诚律师 发布日期:2025-5-10 22:11:14

教育培训合同纠纷胜诉实录

一、简要案情:诱导签约与退费僵局

2024年2月,学员王某(化名)因计划参加自考,在某平台查询培训信息时被西安某教育机构联系。机构工作人员宣称可提供“高效通关”培训服务,并承诺“分期付款减轻压力”。在工作人员诱导下,王某当日支付首期费用2396元,并通过“蚂蚁助学”平台办理了9584元分期贷款,总学费合计11980元。

签约次日,王某发现机构存在严重问题:

1.虚假宣传:课程内容与宣传承诺不符,师资力量、通过率均被夸大;

2.诱导消费:分期实为第三方贷款;

3.服务缺失:签约后未开通课程,亦未提供学习资料。

王某当即提出退费,但机构以“协议约定24小时内退费需扣费”为由,拒绝退还已支付的7720.45元,并要求继续偿还剩余分期贷款。多次协商无果后,王某委托律师提起诉讼。

二、争议焦点:合同条款效力与退费责任

1.合同解除权是否成立?

机构援引协议第8.11条,主张学员逾期还款超30天方可解除合同,但王某签约次日即提出退费,尚未触发该条款。

2.已支付费用是否应当退还?

机构称已扣除“平台费”“档案费”共计1898元,剩余费用拒绝退还;

3.分期贷款债务如何处置?

机构要求王某继续偿还剩余4259.56元贷款,否则将影响征信。

二、律师工作:精准突破三大核心问题

代理律师团队从证据链构建、法律适用、诉讼策略三方面发力:

1.夯实证据:还原签约欺诈事实

收集聊天记录:证明工作人员虚假承诺“包过”“分期无息”;

调取支付凭证:锁定首付款2396元及已还分期5324.45元;

固定课程记录:证实机构未开通课程、未提供服务;

剖析贷款协议:揭露分期实为第三方贷款,机构隐瞒金融风险。

2.法律攻防:破解格式条款陷阱

援引《民法典》第563条:主张学员次日退费属“预期违约”,机构无权强制履行;

否定格式条款效力:协议中“24小时外不退费”加重学员责任,显失公平;

计算退费金额:扣除不合理费用(平台费、档案费)无法律依据,应全额退款。

3.庭审交锋:直击机构逻辑漏洞

质证关键点:机构无法举证已提供服务,需承担举证不利后果;

反制抗辩:分期贷款协议与培训合同相互独立,解除主合同后债务自然终止;

情感共鸣:强调学员为弱势消费者,机构利用信息差牟利。

四、办理结果:全额退费+免除债务

经法院审理,完全采纳律师代理意见,判决如下:

1.确认合同解除:自王某提出退费之日(2024年2月28日)起,双方权利义务终止;

2.全额退还费用:机构需返还已收取的7720.45元;

3.免除剩余债务:未偿还的4259.56元分期贷款无需继续支付;

4.案件受理费由机构承担。

案件意义:该判决打破教育培训行业“签约即扣费”潜规则,明确消费者在合同订立初期享有无理由解除权,为类似纠纷提供裁判范例。

五、实务分享:学员维权必知的三大要点

1.警惕“分期付款”陷阱

签订合同前务必核实分期性质,若涉及第三方贷款,需书面确认利息、违约责任;

维权提示:遭遇“培训贷”可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,主张撤销贷款合同。

2.固定证据链是关键

签约阶段:保留宣传页面、聊天记录、电话录音; 

退费阶段:书面提出退费要求,注明日期及理由; 

诉讼阶段:举证机构未提供服务(如课程访问记录、师资资质证明)。

3.委托律师的三大优势

快速止损:本案律师介入后,从立案、开庭、执行全流程跟踪,多次与法院及对方沟通,阻止债务扩大;

专业谈判:通过施压,促成机构庭审中放弃剩余债权;

执行保障:若机构拒不退款,律师可申请强制执行并追究迟延履行利息。

小贴士:教育培训纠纷中,机构往往利用消费者法律知识不足,设置“霸王条款”逃避责任。本案胜诉证明,委托专业律师介入可快速锁定争议焦点,通过证据攻防与法律论证实现权益最大化。若您遭遇类似问题,建议尽早咨询律师,避免错过最佳维权时机。